近日,鹿特丹港出版了一份關于集裝箱航運業(yè)大趨勢的新白皮書。
其中人口變化,經濟實力的轉變,技術創(chuàng)新這些大趨勢正在改變我們周圍的世界。當然,這也將影響集裝箱港口和集裝箱行業(yè)。
該白皮書分析了供應鏈利益相關者如何預測潛在的未來情景,并闡述了集裝箱行業(yè)的五大趨勢:
不斷發(fā)展的全球貿易
持續(xù)的規(guī)模增長和整合
內陸網絡
物流模式和數字化轉型
集裝箱港口IT創(chuàng)新
不斷發(fā)展的全球貿易
國際貿易在全球生產中所占的份額多年來一直在穩(wěn)步增長,這是由于全球經濟的法定和文化障礙(無論是地區(qū)性的還是全球性的)消失了。目前看來,這種增長似乎沒有結束,在不久的將來,預計貿易的增長將大于總產量的增長。
全球貿易增長的后果之一是不斷增加的定價壓力。集裝箱運輸公司將規(guī)?;?,例如以經營合作的形式,從船位租賃和船舶共享協議到戰(zhàn)略聯盟,被視為最有效的抵御方法之一。
最近幾年,新一代聯盟一直在重新分配市場。2016年初,二十大航運公司控制了全球集裝箱運輸能力的86%。相比之下:1990年這一比例僅為56%,1980年僅為26%。僅這三家船公司(馬士基航運、MSC和CMA-CGM)就提供了約40%的全球船隊運力。問題在于,聯盟是否將繼續(xù)在集裝箱航運業(yè)的持續(xù)整合中發(fā)揮作用,集裝箱航運業(yè)的特點是參與者數量較少、更不安全、更高的風險以及更快的裝運需求。
航運公司一直強調成本和資產管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對更大、更省油的船舶的關注越來越大。遠東貿易航線上一艘典型集裝箱船的規(guī)模從2000年的4500-5500標準箱增加到超過19000標準箱。2018年,一些船舶甚至達到了超過21000標準箱的容量。
這些巨型集裝箱船的數量和規(guī)模對港口和港口運營商有著相當大的影響。不斷增長的貨流量對轉運樞紐和基礎設施等的影響是巨大的。
同時處理這些大型集裝箱船會導致集裝箱碼頭作業(yè)出現高峰,需要足夠大的存儲和設施來處理這些集裝箱。航站樓開放時間需要延長,等待時間和道路擁擠將增加。這對有關各方構成了巨大挑戰(zhàn)。
需要優(yōu)化不同運輸方式、同步性和內陸連接的協調,例如使用數字化。各方越來越關注物流整合和IT實施,這并非沒有理由。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港口運營商正在繼續(xù)創(chuàng)建全球終端網絡,以實現可靠的服務水平和工作方法。
內陸網絡
海港和內陸港口之間的相互作用將形成一個由多個物流區(qū)組成的更大的物流池。
其中,聯運和供應鏈管理的進一步整合將出現新服務和附加值??焖?、高效和可靠的多式聯運連接的可用性是其中最重要的條件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諸如模式轉換和共同模式等術語已被“同步”概念所取代(在物流服務提供商的管理下,在網絡中優(yōu)化、靈活和可持續(xù)地部署各種運輸模式,為托運人或貨運代理提供土地和其他方面的綜合解決方案。)
各方希望率先發(fā)現和實施這種同步模式解決方案。航運公司、碼頭運營商、內陸航運碼頭、內陸運輸公司、第三方物流服務、托運人和各國政府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這使得運輸系統在形態(tài)選擇上更加靈活。此外,同步運輸還可以實現貨物整合,這提供了額外的效率優(yōu)勢。
為了實現卓越的運營,這些供應鏈中的物理流程和數據將通過越來越智能和強大的IT系統進行精確的協調。
物流模式與數字化轉型
考慮到同步性,預計未來供應鏈也將重新設計。畢竟,企業(yè)別無選擇,只能盡可能選擇可持續(xù)和高效的方式運營;一方面,這是越來越多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和消費者的要求,另一方面,因為減少了浪費和燃料成本。
需要更多(橫向)合作,以響應對更短、更可持續(xù)和更具成本效益的供應鏈的要求。利用數據分析和透明度,通過細分和標準化來簡化供應鏈,將形成一個靈活的“即插即用”物流鏈。為了實現卓越的運營,這些鏈中的物理流程和數據將使用越來越智能和更強大的IT系統進行精確協調。
第三方物流服務和航運公司越來越多地參與簡化供應鏈,以及數據分析和可視性方面的進展,使傳統貨運代理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新技術甚至可能使傳統的貨運代理在很大程度上變得多余,這是由于數字化程度的提高(交易、在線銷售、直接訂單和自動化流程)。
同時,大數據和數字解決方案為托運人提供了改進的信息。這將導致更高的關稅透明度和對預定服務、資源可用性和總體表現的更高可視性。這取決于各利益相關者接受這些變化,并共同開發(fā)未來的物流鏈。
集裝箱港口IT創(chuàng)新
整個物流行業(y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當然也有機會,比如IT創(chuàng)新。港口部門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這項技術。有些創(chuàng)新尤其重要,并將繼續(xù)影響貿易進程所有方面。
機器與自動化
自1990年在鹿特丹的歐洲集裝箱碼頭引進自動化起重機以來,港口的自動化程度有了顯著提高。如今,幾乎所有的終端功能都依賴于自動化,從水到陸地,包括岸上或岸上的操作模式這種情況的發(fā)生程度從安全有效的遙控操作到自動化和完全自主的終端操作不一而足。這種自動化背后的驅動力是就業(yè)成本、土地租賃費用和對大型船舶高效裝卸的需求。
自動化還可以在物流服務的轉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例如,技術進步使實時洞察動態(tài)定價、時間表、預訂、發(fā)貨等成為可能。
自動化的工具
最引人注目、往往也是最先進的創(chuàng)新涉及各種類型和尺寸的“機器人”,它們被用作自動駕駛汽車;最后一英里解決方案到全自動海船。無人駕駛車輛的未來發(fā)展,無疑會影響貨柜碼頭的營運組織。對港口運營的直接影響可以從無錯誤處理、改進規(guī)劃和同步計時等方面的效率提高中看出來。無人機還可以用于保障港口的安全,并在港口活動中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它們還可以用于跟蹤需要維護的資產,包括港口設備和船舶。
對于自主船舶來說,情況有些復雜,很明顯自主船舶的燃油消耗比載人船舶低很多,這也意味著排放量更低。然而,還有一個重要的障礙:國際海事公約明確規(guī)定了海船對船員的最低要求。目前,安全仍然是一個問題,例如無人駕駛船舶如何應對惡劣天氣和障礙,或如何在航行中進行修理。然而,從長遠來看,由于大多數船舶事故都是人為錯誤造成的,因此使用自主船舶可以大大提高海上安全。
物聯網和大數據
廉價傳感器的迅速發(fā)展導致越來越多的機械和資源配備了這種傳感器。這有效地意味著它們可以被跟蹤,并且每個活動或者它們所暴露的每個環(huán)境都可以被測量。此外,機器和資源能夠相互通信,也能夠與網絡(物聯網)通信。
物聯網也為集裝箱行業(yè)提供了廣泛的機會。通過連接自主船只、港口設備、基礎設施和貨運,可以獲得大量數據(大數據)。這為優(yōu)化流程提供了機會,并為所有集裝箱行業(yè)的利益相關者提供了越來越精確和實時的數據。在這方面,強大的通信系統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大數據的可用性使模擬軟件的優(yōu)勢得到充分利用??梢詫Χ丝诓僮鬟M行建模,以便分析操作、跟蹤可能的瓶頸并改進。另外一個優(yōu)點是,這種模擬軟件還可以用來培訓人員
本文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 請告知;